成都市新都区新川外国语学校小学关工委开展“走进雪域高原•根植家国情怀”家长榜样课堂

2025-10-22 00:18| 发布者: 李敬平| 查看: 1966| 评论: 0 |原作者: 王俪娟

            中国西部传统文化网四川讯(特约通讯员  李敬平)2025年10月21日,成都市新都区新川外国语学校小学关工委成功举行一场别开生面、意义深远的走进雪域高原•根植家国情怀家长榜样课堂。五年级7班彭梓钊同学的妈妈走进课堂,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关于西藏自然风光、人文风情与现代发展的精彩分享,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植下了热爱祖国的种子。

课堂伊始,彭梓钊妈妈首先带领孩子们“云游”世界之巅——珠穆朗玛峰。当壮丽的雪山图片展现在眼前,孩子们发出一片惊叹。“有同学知道,到了这样高的地方,我们的身体可能会遇到什么挑战吗?”彭梓钊妈妈适时提问。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:“会缺氧!”“会高原反应!”顺着孩子们的热情回应,她亲切地告诉大家,初次进藏可能会感到些微不适,并分享了应对小妙招:“比如要像小树苗一样慢慢生长,行动不能太急;提前准备一些药物;最重要的是,相信现在的医疗条件,如果确实不舒服,及时吸氧就能很快缓解。”这番讲解,既科普了高原知识,也消除了孩子们对西藏的陌生与畏惧。

从雪山的壮美,到圣湖纳木错的澄澈,再到布达拉宫的雄伟,彭梓钊妈妈的讲述引人入胜。在介绍藏族同胞独特的饮食与献哈达礼仪时,孩子们跃跃欲试,不仅讲解了糌粑的食用方法,还起身模仿献哈达的动作,互相说着“扎西德勒”,送上吉祥的祝福。

分享会不仅停留在风景与文化层面,更聚焦于西藏的现代化发展。当介绍到被誉为“天路”的青藏铁路时,有孩子好奇地问:“叔叔阿姨们在那么高的地方修铁路,会不会也缺氧呢?”“这个问题非常棒!”彭梓钊妈妈高度赞扬了孩子的思考,并动情地解释,“正是一代代建设者发扬‘缺氧不缺精神’的斗志,克服了重重困难,才建成了这条奇迹之路。我们如果去参观,当然也要学会照顾好自己,这样才能更好地领略这条天路的风光。”孩子们听后,对建设者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。

活动的最后,课堂进入了一个温情而充满创意的高潮。在彭梓钊妈妈的引导下,孩子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西藏景点明信片,用五彩的画笔,绘出自己心中最深刻的西藏印象——有的画下巍峨的布达拉宫,有的描绘穿越雪域的“天路”列车,还有的画上手捧哈达的藏族小朋友。在明信片上,孩子们更是一笔一画、郑重地写下了对祖国的纯真祝福:“祝祖国和西藏永远美丽!”“我爱中国,我们是一家人!”“祖国妈妈,感谢您!”一行行稚嫩而坚定的笔迹,是孩子们家国情怀最真挚的流露

本次家长榜样课堂,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,更是一次深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。同学们在热烈的互动与亲手创作中,深刻认识到西藏的美丽与祖国发展的伟大,那份对雪域高原的向往与对祖国的热爱,已深深烙印在每个孩子心中。
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最新评论